战争雷霆K-45C/D型结构属性分析介绍 K-45C/D型打法战术攻略

2016-08-10 16:17:03 来源:战争雷霆国服吧 作者:bpm45 编辑:苍梧君 浏览:loading

  战争雷霆K-45C/D型结构属性分析介绍,K-45C/D型打法战术攻略,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K-45C/D型的科普知识,以及玩法介绍。

游民星空

一、载具介绍

  1.59版新增了C系2级金币机K-45 C/D型,这是一架缴获机,它的原型机是日本陆军川崎Ki-45屠龙式战斗机。

  1937 年 3 月日本陆军发出双发远程战斗机的招标,1937 年 12 月中旬,陆军航空本部与技术研究所达成一致,将一份新的双发双座战斗机设计指标送往川崎,该厂奉命开始 Ki-45 的研制。

  Ki-45的设计要求:

  最大速度:3,500 米高度时 540 公里/小时;作战空域:2,000 米~5,000 米;续航力:350 公里/小时巡航状态下 4 小时 40 分钟,预留 30 分钟作战油量;发动机:两具中岛 Ha-20 乙 9 缸星形发动机;军械:前向固定机炮一门,前向固定机枪两挺,后向旋转机枪一挺。

  1939 年 1 月初第一架 Ki-45 原型机(c/n 4501)在岐阜工厂下线,完成短暂的地面试验之后就开始试飞。1939 年底 Ki-45 原型机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480 公里/小时(4,000 米高度)。

游民星空

  1940 年 4 月航空本部指示川崎在一架未完成的机体上安装两具中岛 Ha-25 14 缸星形发动机,Ha-25 在 2,500 米高度功率 1,050 马力,起飞功率 970 马力,功率比 Ha-20 乙大,直径却更小。在 Ki-45 第一次性能提升型紧张试飞的同时,设计组忙着完善设计,修正最后的缺陷,为投产做准备。1941 年 5 月川崎完成了细节设计,重新设计后的飞机被称为“Ki-45 改”,非正式名称“Ki-45 第二次性能提升型”。首架飞机在 1941 年 8 月于岐阜工厂下线,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进行了试飞。到 1941 年末川崎又生产了 Ki-45 改的两架原型机和 12 架预生产型机,试飞结果令人满意。日本陆军决定将这种飞机以陆军 2 式复座战斗机甲型“屠龙”的名称投产,即 Ki-45 改甲,并指示川崎在岐阜工厂和新建的明石工厂同时生产“屠龙”。

游民星空

  1942 年 8 月初,军方试飞完成后,“屠龙”开始装备第 5 战队,在来年 7 月部署到新几内亚之前,该战队一直作为转换单位负责 Ki-45 改甲飞行员的训练。第一支“屠龙”作战部队是第 21 战队,10 月部署到缅甸,一个月后第 16 战队部署到中国。为了增强“屠龙”的反舰和对地攻击能力,川崎又研制了一种特殊型号,Ki-45 改乙,正式名称陆军 2 式复座战斗机乙型。Ki-45 改乙初期型使用两挺 12.7 毫米 1 式机鼻机枪,并在机腹加装一门手动填装的 98 式 37 毫米炮。Ki-45 改“屠龙”频频出现在东南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空,盟军代号“尼克”(Nick)。一开始盟军误认为“屠龙”是日本生产的法国 Potez 63 或德国 Bf 110 的,后来一份来自中国战区的报告称这是日本新研制的战斗机,型号 I-45。1943 年秋美国第 5 航空队的北美 B-25 轰炸机对新几内亚伯然机场进行奇袭时首次获得了“屠龙”的清晰照片。Ki-45 改对地攻击作战表现良好,特别是在攻击美国海军 P.T.鱼雷艇和盟军装甲车上,还造成了进行远程轰炸任务的无护航 B-24 轰炸机的严重损失。

游民星空

  1944 年初日本战争部担心波音 B-29 即将对本岛进行的战略轰炸以及美国陆军航空队可能选择夜袭方式,急需装备大量夜间战斗机。此时研制新型夜间战斗机已经来不及,鉴于在新几内亚和腊包尔对 Ki-45 改进行改装很成功,航空本部指示川崎开始生产“屠龙”的夜战型。川崎决定以 Ki-45 改乙为蓝本研制夜战型,由于日本的机载雷达仍在研制中,所以工作也就局限在重新调整一些仪表和军械的布置上。夜战型被称为陆军 2 式复座战斗机丙型,即 Ki-45 改丙,该型的机鼻更长更尖,内部没有安装任何武器。Ki-45 改丙保留了机腹 37 毫米航炮,但型号改为半自动的 Ho-203,携弹 16 发,另外机身中部安装两门 20 毫米 Ho-5 斜射炮。最初的型号保留了后座的 7.92 毫米机枪。Ki-45 改丙于 1944 年 3 月在明石工厂投产,次月完成首架飞机,Ki-45 改丙之所以取消前向火力,是因为 B-29 自卫火力太强,只有从目标下方接近和开火才能减少自身的损失。另外还专门设计了瞄准头顶目标的瞄准器,但在实战中收效不大。

游民星空

  1944 年 6 月 15 日,美军轰炸机司令部的 B-29 首次轰炸日本本土,目标是九州八幡钢铁厂。编队遭遇第 4 战队 8 架“屠龙”的拦截,日方声称有击落了 6 架超级堡垒,击伤 7 架的战果。和德国表亲 Me 110 一样,“屠龙”在夜战方面也颇多建树,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日本上空被击落的 100 余架 B-29 中,有 2/3 是“屠龙”包办的。如果不是数量的不足和日军人员的低素质,B-29 的损失还要加大。一般而言,“屠龙”的飞行速度与操控特性还不错,但是二战中在各战线并未获得明显的战果,仅在末期的防空作战中小有建树,但已回天乏力。“屠龙”家族总产量为 1,690 架,其中大部分在二战末期都份演夜间拦截或白昼的神风特攻角色,这恐怕是当初设计时所没有想到的。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争雷霆专区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用手机访问
下载APP
appicon 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code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视频赏析
精彩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