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系的未来与发展
未来可能有的载具
拉11
拉-11歼击机是我国人民空军装备的活塞式战斗机中,战果最辉煌的机型。1950年至1953年,中国装备163架拉-11式战斗机。拉-11不是中国的一线战斗机,主要用于轰炸机的护航和侦察,还执行过夜间防空作战任务与训练飞行员,并经历了众多战斗!
拉-11的原型机是拉-9式战斗机,于1947年5月首飞。苏联拉沃金设计局在拉-9式战斗机投入批量生产后,又在其基础上改进研制单座活塞式护航战斗机拉-11式战斗机(La-11),主要用于为轰炸机护航。、拉-11与拉-9的外形和机体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改进是增大了机内燃油储量,武器装备改为3门NR-23型23毫米机炮。拉-11是40年代末期飞行性能较先进的活塞式战斗机,但由于当时喷气式战斗机已开始装备部队,所以仅投入小批量生产(包括约50架La-11双座教练机),部分改作侦察机使用,1953年停产。拉-11战斗机是苏联最后的活塞式战斗机,在螺旋桨战斗机中,性能优越!
图4
没错,就是图4!1949年底,主席访苏联时,斯大林答应将12架"图-4"轰炸机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引进它后第一次拥有了战略轰炸机。在中国的 图-4 据传一直使用到 1988 年。
中国得到苏联援助的图-4(当时空军称其为杜-4,后改为图-4)。在川西剿匪,西藏平定叛乱作战,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抗台湾国民党空军的电子侦察机及飘空侦察气球等作战行动中发挥过作用。修改后的图-4也曾作投放"无侦-5"高空无人侦察机之用。后又将一架改为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
下面是图4在中国的部分战例
1953年飞机由苏联机组人员飞来石家庄移交中国部队,中国组建了独立4团来使用这批轰炸机。独 立4团共分3个大队,每大队3架飞机,另一架作为团长专机。其余两架调出作为特殊任务使用未列入该团编制。中国引进后它成了中国的第一种战略轰炸机。
该机装备部队后主要任务是巡逻警戒任务,1956年为了开辟北京至西藏航线,图-4做了首飞,为不久正式开辟至拉萨航线创造了有利条件。1959年,图4轰炸机参加了入藏平定叛乱,执行轰炸、空投补给物资、照明弹战场照明的任务。
50年代后期,台湾国民党空军的P-2V、RB-57等电子侦察机,在夜间入 侵东南沿海骚扰,为此、中国空军曾将两架图-4前下方的炮塔拆除,装上了能转360度的强光照射灯,能直照近千米内的目标;将自卫用的对空雷达移植到机头,炸弹舱改为指挥舱,进驻空勤指挥组,指挥引导米格17对入侵侦察机的拦截和进攻。
1960年12月19日夜间,拦截一架窜往张家口方向的P2V的作战中,起飞了3批图-4轰炸机。P2V几乎无法摆脱图-4的扫射,但因当时的装备太差,其中红外瞄准具的误差几乎达2度,并且有很重的余辉。在几个批次的开火追击中,依旧没有对P2V造成致命伤害。在这架P2V到达山东临沂上空时,遭到第三批次的图-4射击35分钟之久,强大的火力迫使P2V机组即将弃机跳伞,但最终P2V还是逃脱。
B24
在二战期间,B-17与B-24对德国投下大量炸弹,是人类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壮烈的一场空袭作战行动。在战争后期,B-24更多投入远东战区,不仅执行战略任务,也参加战术打击行动。B-24还用于及越法战争、朝鲜战争等局部地区**中。
二战后,大量B-24轰炸机被作为剩余物资提供给美国的盟国,包括当时的国民党政府。
蚊式
有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参加了开国大典!
歼5
是中国沈阳国营112厂(现称:中航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仿制的单座单发第一代战斗机,是中国制造并装备空军的的第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
歼-5参照苏联米格-17φ(米格-17F)型战斗机研制,采用机头进气的后掠式中单翼机气动布局。歼-5飞机全金属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低空机动性能好,装配中国仿制"涡喷-5"型发动机。
歼-5研制从1954年10月开始,1956年7月13日全部采用中国自制零件的第一架歼-5完成总装。1956年7月19日,歼-5原型机由试飞员吴克明驾驶首次试飞成功。
歼-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后来在歼-5的基础上,成都飞机厂研制歼-5甲和歼教-5飞机,分别于1964年11月和1966年试飞成功。
歼-5的研制装备,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战斗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争雷霆专区